导语:
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的意见》(国办函〔2025〕66号),从管理体系、诉求处理、数字化建设等多方面提出明确要求,旨在让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真正成为倾听民声、解决民忧的“连心线”。这份新规将如何影响你我的生活?一起来划重点!
热线服务再升级,这些变化与你相关
紧急情况别打12345:遇到火灾、急救、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,需直接拨打110、119、120、122等专线,12345将即时转接,不耽误黄金救援时间。
非受理情形需知晓:涉及诉讼、仲裁、信访等法定途径的诉求,或已进入信访流程的,热线将引导通过正规渠道解决;对于恶意骚扰、泄露隐私、违背公序良俗的诉求,将依法处置并移送公安机关。
新规提出优化互联网受理渠道,完善漏接电话回拨服务,并探索设置涉企服务专席和方言特色专席。例如,针对老年人、方言使用者等群体,提供个性化服务;企业可通过专席快速咨询政策、反映经营难题。
精准派单不推诿:建立“派单目录”,职责明确的诉求直接分派;疑难诉求由热线管理机构协调确定主办单位,避免“踢皮球”。
办理质量严把关:对推诿扯皮、办理质量差的事项,将启动督查督办或提级办理;同时优化评价机制,不片面追求“满意率排名”,切实为基层减负。
警惕!这些“奇葩诉求”12345无法解决
新规明确,热线并非“万能许愿池”。近期多地曝光不合理诉求案例,提醒公众依法合理使用公共资源:
隐私类:要求破解他人手机密码、查询个人联系方式—隐私受法律保护,热线无权介入。
封建迷信类:以“影响风水”投诉邻居迁坟—此类诉求不属受理范围,需通过村规民约或法律途径协商。
夸大诉求类:自称“对国家有重大贡献”索要免租住房—需通过法定奖励程序申报,而非热线诉求。
未来展望:热线将成“治理预警器”
新规提出,12345热线将强化 数据赋能,通过分析高频诉求、季节性问题,推动“未诉先办”。例如:
针对重复投诉的小区物业问题,提前督促街道介入整改;
冬季供暖季前,主动排查老旧小区供暖隐患,减少集中投诉。
12345热线是政府与群众的“连心桥”,规范使用才能让资源用在刀刃上。